近年来,青海师范大学在校党委的坚强领导下,各基层党组织深入开展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紧紧围绕基层党建“六个一”的政治要求,持续巩固“组织体系建设三年行动”成果,不断提升党组织建设规范化标准化水平,深度推进党建和业务融合,进一步提升工作质量和效能,推动基层党组织发展全面进步、素质全面过硬。
一是注重党建示范引领作用。马克思主义学院在充分发挥“全国党建工作样板党支部”、首批高校“双带头人”教师党支部书记工作室的引领带动作用的同时,教工党支部引导广大教师深耕业务,持之以恒上好思政课,推动业务工作和党建工作深度融合。法学与社会学学院充分发挥示范引领和带动作用,加强“双一流”专业建设,社会工作专业获批省级一流专业和国家级一流专业,法学专业获批省级一流专业,社会学专业获批校级一流专业,学院党建与教学科研工作的融合度不断增强。扎实推进党支部标准化规范化建设,建立健全党支部工作考核评价机制,明确责任清单,加强督促检查。民族师范学院创新品牌建设,打造以“党建+立德树人”一个核心,“党建+基层共青团建设”“党建+双卓越教师培养”“党建+民族团结进步创建”三个重点方面为内容的“一核三重”特色党建品牌,激发党总支领导力、战斗力。协同学院各支部推进党班团一体化建设、党建引领就业行动、党建引领科研创新、党建引领卓越教师培养,构建全院党建工作品牌矩阵。
二是探索党建教育协同路径。马克思主义学院依托青海师范大学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研究中心、青海省“两弹一星”精神研究院、教育部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共同体(青海省)建设牵头单位、青海省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研究基地等平台,开展教育教学,发挥党员、思政课教师在研究、传播马克思主义理论方面的先锋模范作用。坚持“领航计划”,及时回应和解答学生关心的时代热点焦点问题,引导青年大学生成长成才。法学与社会学学院依托《习近平法治思想概论》课程,积极推进习近平法治思想进课堂、进头脑,积极申报课程思政示范课。依托学院“法社瞭望号”等新媒体,实行指导老师负责制、“一会一报”和“一事一报”制度,确保课堂政治生态风清气正。外国语学院构建“学生党员”+“教师党员”的党员培养模式,切实发挥教师党员的传帮带作用。教师党员深度参与学业辅导、就业指导、谈心谈话、专业发展等教学与实践活动及暑期“三下乡”等各类志愿服务,切实发挥党员教师带动引领作用。立足专业特色,激发党员热情。化学化工学院严格组织生活,依托“三会一课”、主题党日活动,采取集中学习、个人自学、撰写心得体会、研讨交流等形式开展学习,推动学习意识入脑入心。高质量开展党纪学习教育,认真组织各支部党员学习《中国共产党纪律处分条例》,及时开展警示教育。
三是丰富党建活动服务模式。外国语学院开展“中国传统文化双语推广”、“双语时政周报”和“双语百年党史重大历史事件”等活动,将思政小课堂与社会大课堂结合,引导党员学生关注社会热点、时事政治。主动走访星光特殊儿童康复中心、城北区陶昕学校、养老院等,共计开展志愿服务活动260余人次,增强基层志愿服务的组织化规范化水平。化学化工学院举办师生党规党纪知识测试、廉洁文化征文、情景话剧排演、作品创作等活动,强化党员纪律意识、规矩意识。结合重大节庆日、纪念日等重要节点,组织开展“缅怀革命先烈,弘扬民族精神”活动,增强党员同志参与感和体验感,提升各支部凝聚力和战斗力,培养师生的国家意识、民族认同和文化自信,增进各民族学生之间交流交往交融。民族师范学院以“做有生命力的党建”为理念,充分挖掘院内外、校内外党建资源,邀请校内专家、省内知名宣讲团成员为党员、学生讲授党课,组织观赏红色主题音乐、电影,与校内优秀学生社团组织联合举办“学史爱党、学史爱国”诵读讲优秀成果分享交流主题党团日活动等。成立微思政宣讲团、理想信念宣讲团和红石榴歌舞队、红领号手鼓队“两团两队”,党建工作载体和平台得到了巩固和拓展,党建工作取得了新成效。